中汽中心吴松泉:从海外市场看我国汽车出海的三大努力方向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六:探寻汽车消费市场增长新引擎”上,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感谢陈秘书长、感谢协会的邀请!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汽车论坛”。根据要求,希望我从海外市场的角度分析一下汽车出海的新机遇、新增量、新空间。我就出海的“三大机会”,实际上是三大增长方向,给大家做个分享。
当前我们汽车走出去面临的形势大家都很清楚,逆全球化、各种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各种不确定性,国外对汽车进口各种限制不断增多,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希望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设厂,同时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也比较快。我们也注意到,跨国公司包括日韩企业,他们出海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并且遇到N多的问题,有太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要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但方式、策略可能要做一些调整,我们汽车出海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我们来看几组数据,根据协会的统计,去年汽车出口是接近600万辆,根据海关的数据是640多万辆,这两个数据还是有差异的。海关数据包括了二手车和低速车,这个数据偏高一些。我国新车的出口量已经连续两年都是全球第一。
再一个,从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比例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汽车出口还是以燃油车为主,但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去年接近130万辆,整体海外市场6000多万辆里主要还是燃油车。
出口地区情况,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汽车出口占比超过六成,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出口。2024年汽车出口目的国,前十五位市场第一位是俄罗斯,第二位是墨西哥,第三位是阿联酋,再后是比利时、沙特,后面还有一些发达国家。
从国际形势来看,刚才也说了,逆全球化,随着我们汽车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各种传统的限制手段、新型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影响我们汽车出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未来汽车出海和国际化仍然有很多的增长机会,潜力仍然很大,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向海外大型汽车市场要增量,要增长空间。
汽车出海,而不是单纯出口,从汽车出海角度首先要向大型市场要增量,海外6000多万辆市场主要是这些大型市场,比如说欧盟、英国、东盟、巴西、墨西哥、俄罗斯、中东、澳新等。只要我们瞄准这些重点市场并逐步占据较高的份额,相信汽车出海的规模增长会比较快。
先看这个数据,这是根据OICA以及其他数据整理的,海外6000多万辆汽车市场到底都有哪些大的市场?美国是最大的,超过1600万辆,第二是欧盟1200多万辆,第三是印度,第四是日本,然后是东盟300多万辆,然后是巴西260,英国也是200多万辆,然后加拿大、韩国、墨西哥、海合会、土耳其、伊朗,这些国家和地区均超过100万辆。后面还有几十万辆的市场包括中亚五国、南非、阿根廷等市场。这些市场毫无疑问应该成为我们汽车出海的主要目标市场。
这页更清楚一些,欧洲汽车市场规模1800万辆,欧亚经济联盟包括俄罗斯在内200万辆,北美三国大约2000万辆,中南美洲是400多万辆,东盟是300多万辆,非洲少一些,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简单介绍一下几个主要大型市场。比如说欧洲市场包括欧盟和非欧盟两大板块,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欧盟是我国汽车出口重要的市场,但欧盟也出台了很多贸易投资壁垒,包括征收反补贴税,深度影响我们纯电动汽车的出口。国内很多车企都已经或计划在欧盟设厂,包括很多零部件企业。
欧盟坚定发展本地汽车产业,有一些新的情况和趋势,包括出台《汽车产业行动计划》等,出台很多与汽车相关的法规,如碳排放、数据、电池法案等。从规模上来看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值得我们车企高度关注。
去年欧盟市场大概1240多万辆,我们预计未来几年会保持微增长,这么巨大的市场,毫无疑问值得国内企业高度关注。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第二大电动乘用车市场,部分中国企业已经有布局了,我们预判未来几年将会增长,从2024年的314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370万辆。
英国是欧洲第二大汽车市场,也是第一大电动乘用车市场,中英关系也在回暖,中国企业在英国已有很多布局,英国市场未来几年也会回升,预计2030年接近280万辆。
再一个就是东盟,海外第五大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大,中企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布局,去年是314万辆,但是去年主要国家包括印尼、泰国都有所下降,下降得还比较多,但其他的几个国家也还在增长。
同时,东盟主要国家非常重视发展电动车,贸易战对其经济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整体汽车市场我们还是比较乐观,这是主要国家的市场预测数据。
俄罗斯去年是我们第一大汽车出口市场,但今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汽车市场大幅下滑,中国对俄汽车出口也大幅下滑,但从中长期来看还是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南方共同市场。巴西是南共市成员国,也是南美最大汽车市场,去年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但也有新的情况,比如说合规和劳工问题,增加电动车关税,限制进口等。
最后说一下北美三国。首先是美国,由于加征高额关税,目前美国对我汽车产品的关税已经很高,美国还有其他的各种限制措施。其他两个国家包括墨西哥和加拿大,墨西哥去年市场规模是150多万辆,加拿大是191万辆,值得国内企业重视。
刚才列了这么几个大型的市场,也没列全,还有其他的包括澳新、中东等。印度的关税比较高,对我投资不够友好。国内企业应聚焦大型市场,在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制定精准的进入策略和发展思路。
二,向海外属地化生产要增量,要增长空间。
首先我们看几组数据。看日韩的经验,先看日本,日本1970年出口首次超过100万辆,在1985年日本汽车出口达到顶峰是673万辆。1994年日本海外产量首次超过本土出口量。在2000年的时候,日本海外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2023年日本企业海外生产1750多万辆,大大超过日本本国的产量。这是日本的情况。也就是说日本汽车出口过程,以产品出口为主慢慢转为海外属地生产为主。
再看韩国的情况。198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北美,1995年韩国出口达到100万辆,1997年建立第一座海外工厂,2012年汽车出口达到峰值317万辆,2016年海外产量为459万辆,从历史数据看这是峰值。韩国也是海外产量大大超过本国产量,也是以海外生产为主来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从汽车产业和产品本身特点来看,它有这么几个特点,我归纳了一下。
第一,汽车产品和产业主要国家都高度关注。汽车贸易规模大,投资大。汽车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贸易商品,全球贸易额超两万亿美元,是很多国家第一大出口商品,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产业关联度大,是很多国家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具备一定基础的国家都追求发展汽车制造业,都希望投资设厂和本地化生产。
第二,各个国家差异大,市场需求、消费使用、法规、文化、政府监管要求等方面差异都很大。因为汽车产品本身涉及节能、环保、安全的社会重大公共利益,各国都对汽车产品实行严格的管理。
第三,海外汽车销售,依赖于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
所以各个国家都追求本地化,还有服务体系对于销售量也至关重要。汽车出口规模去年达到586万辆的规模了,最近也是好多人问我,说什么时候达到峰值?峰值是多少?我判断未来五年可能会达到峰值,刚才讲的日本673万辆是峰值点,我国汽车出口也将进入产品出口向海外生产的长期切换期,逐步切换为海外的本地化生产为主。从主要国家情况看,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它的本土品牌海外生产比例都非常高,超过60%,美国比较低一点接近40%,韩国是40%,根据国际化联盟统计,中国企业去年海外市场产量只有60万辆,占我们庞大汽车出口量接近600万辆的比例只有十分之一,这是目前这么一个情况。
从主要跨国公司的情况来看也是一样的,主要跨国公司也都是以海外生产为主来占领全球市场。基于若干种因素,将来中国企业更多以海外生产、属地化生产的方式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当然,从产品出口为主逐步切换为海外生产为主,这个时间会比较长。
同时,我们海外汽车大规模生产必然会带动零部件大规模出口,我也查了一下数据,根据世贸组织统计,中国汽车整车的出口额占全球贸易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从零部件的情况来看,我们去年汽车零部件出口大概是1100亿美元,如果加上没有分出汽车用的零部件,超过1500亿美元,这个数据也是超过全球汽车零部件贸易额的10%。
三,向新能源汽车出海要增量,抢抓海外市场电动化发展机遇。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寻找增量,抢抓海外电动车发展机遇。这方面也有几个数据。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900多万辆,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2030年全球渗透率将超过35%。全球排名前十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家,除了中国之外,还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这些国家,除了中国其他都是发达国家。
这是另外一个主要国家销售量的数据,中国在量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发展也是比较快。昨天我看了其他论坛展示的一些数据,有些国家也在放缓。这是全球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主要是欧盟、北美、日韩、东盟、南共市。除了中国以及欧美之外其他地区销量都比较小,但发展比较快。
当然有些国家也有放缓的势头,包括美国政策的调整,从全球总体情况来看,电动化已经不可逆了,部分国家只是暂时速度调整,节奏有所放慢,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
中国的情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越做越好,产业链也非常强,我们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在全球销量排名当中中国品牌也非常靠前,涌现了很多中国优秀企业和品牌。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预测数据来看,我们中汽政研也有相关的预测,我查了一下国际机构的数据,比如说彭博社刚发的数据,2024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是1760万辆,2030年他们认为会达到3900万辆。从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看,都在大幅增长。
具体看主要国家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量,左边是主要国家的销售量,右边主要国家的渗透率。从这些数据看,无论是未来五年还是到2040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趋势是很明确的,所以中国企业要抓住中国电动车领先的优势加快布局海外市场。
这页的数据讲的也是渗透率,这是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国际能源署认为欧洲、东南亚2030年轻型车(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分别将达58%和24%。美国、日本、拉美及其他国家地区2030年轻型车电动化渗透率将低于20%。
总结一下,全球电动车市场将进一步增长,汽车市场结构将发生巨变,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传统燃油车份额将下降。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汽车出海未来仍大有可为,我的观点是,要向海外大型市场要增量,向属地化生产要增量,向新能源汽车要增量。要坚持长期主义,在合适的地区开展属地化生产。同时,也要正视汽车出海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挑战、困难,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积极研究有效应对策略,制定正确进入策略。从日本、韩国企业及其他外资车企大规模出口发展历程看,它们的战略一直比较稳,甚至一定程度上不是很追求速度。比如,我们回顾一下外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历程,能感觉到他们逐步由小到大、很多年才有了后来的成绩,所以我也建议国内企业国际化可以适当可以慢一点、稳一点,再扎实一些,更重视品牌、质量和服务,通过持续努力,逐步打造深受全球用户信赖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和品牌。
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