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睿驰杜强:基础软件国产化及国际化探索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1日下午举办的“第七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上,东软睿驰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CTO杜强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付会长、竺延风董事长,在座的各位嘉宾、领导专家: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在本次论坛上与各位交流,分享我们在基础软件领域的看法和观点。我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分享:
第一,中国汽车基础软件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
第二,关于基础软件出海和国际化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我们所说的基础软件和系统软件是指在硬件之上、应用之下的范畴,包含像AUTOSAR、狭义OS以及广义OS。
近年来,中国自主基础软件发展非常迅速,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与国际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在电子电气架构上普遍采用并行多架构模式,例如同时部署不同的架构平台,并在销售车型中切换不同的高阶辅助驾驶方案。这种多架构并行的现状,促使创新周期进一步压缩,对整车操作系统的跨平台适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基础软件供应商在芯片适配和架构演进等方面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与此同时,伴随着软件定义汽车(SDV)和AI定义汽车(AIDV)趋势的加速演进,应用层的复杂性不断提升,车企对于开发效率和系统开放性的要求日益增强。整车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需要支持高效开发和迭代,具备类互联网、类移动端的开发能力,并支持AI驱动的开发流程和开发生态。例如东软睿驰在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平台中提供了车云组件、AI驱动的工具链等,高效的开发范式也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优势之一。
此外,中国基础软件在生态建设和技术标准上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自2019年,中国汽车基础软件标委会AUTOSEMO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导下成立以来,已构建起涵盖SOA中间件、AIOS等多个方向的标准技术体系。该组织的成员单位从最初的20家发展至今已超过130家,东软睿驰有幸担任首届轮值主席单位,也见证了国内基础软件生态的快速繁荣。
其次,在围绕“出海”与“国际化”的话题上,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当前中国智能化趋势(如SDV、AIDV)是中国特色,还是具有全球共性?在基础软件和整车操作系统层级的发展路径,全球市场应该是以共性为主还是不同区域发展出来不同产品、不同路线?
我们的判断是,SDV、AIDV并非仅是“中国特色”,而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共同方向,只是目前在推进速度和落地规模上处于不同的阶段。同时,基础软件共性远远大于个性,类似于移动终端领域的iOS与Android,系统软件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其通用性占据主导地位。
当前全球主流车企在软件平台与整车操作系统上的技术先进程度存在差异。中国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与生态潜力,因此更有机会在整车智能操作系统领域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平台级”系统。
最后,基础软件真正实现“出海”仍面临诸多挑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随着中国整车企业出海节奏加快,基础软件企业也将同步走向国际。我们期望借助中国车企的全球化扩张,通过伴生式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共同推动中国基础软件在国际市场的加速渗透。
2.当前部分国家已出台针对软件的出口管制法案,与传统制造业的监管逻辑不同,这些法规更多关注于核心算法、源代码、数据使用等,直接影响核心软件的出口与全球部署能力。因此,我们也呼吁政府及行业组织,推动建立出海合规机制,助力中国软件的全球化发展。
3.当前行业内高度竞争的状态,也促使我们反思可持续性的问题,在国际市场中,过度“内卷”并非优势。在政府与行业组织层面的积极引导与推动下,保持汽车行业合理的发展节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中国基础软件长期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前提。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