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被罗永浩送“晶”字的这天,奔驰的伤心多一点?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10月22日,德国汽车工业的三巨头奔驰、宝马、奥迪,“喜”获罗永浩送来的一个“晶”字。罗永浩发文吐槽BBA的设计,“血盆大口,猪鼻子,下巴脱臼……欧洲工业设计礼崩乐坏时代的德国三傻。无关民族情绪,单纯从美学设计上,送你们一个晶字。”
只不过,这一天的奔驰可能比宝马和奥迪更加难过,不仅被罗永浩吐槽了设计,大洋彼岸还传来了奔驰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据外媒报道,梅赛德斯-奔驰近日正在实施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目标裁掉30000。
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补偿金额度采用梯度设计,与职级、工龄直接挂钩,特别设置了“加速奖金”激励员工尽早决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的补偿金。
天价的裁员补偿再次令网友们破防,毕竟最高50万欧元的补偿金,很多网友只在上坟时候见过。但比起这个,更值得被关注的是,奔驰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裁员,这家百年车企究竟怎么了?
业绩压力大,无奈节流之举?
一般来说,企业大规模裁员,总会靠到这四个字上——降本增效。奔驰也未能免俗,早在2025年4月,奔驰管理层就在内部信中鼓励工程师、行政、IT领域的员工自愿离职。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希望可以鼓励约3万名员工自愿离职。
奔驰希望到2027年,通过外包决策、不填补空缺职位、遣散费等方式,每年节省大约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13亿元)。奔驰大规模裁员又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也就是奔驰的业绩正面临较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奔驰的营收为663.77亿欧元(约合5478.62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26.16亿欧元(约合5993.58亿人民币)下降了约8.6%。净利润方面则直接腰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6.88亿欧元(约合221.8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0.87亿欧元(约合502.4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约55.8%。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利润下滑严重的不止奔驰,也包括大众、奥迪、福特等众多国际车企,而他们同样也有相应的裁员计划。也就是说,节流已经成为了他们共同的选择。除了上半年的业绩压力,奔驰年内的表现也未见得多好。
数据显示,奔驰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乘用车销量为44.15万辆,同比下降12%。其中,奔驰在华乘用车销量同期为12.51万辆,同比下降27%。数据可见,奔驰在业绩、销量上均处于下滑态势,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并不令人意外。
转型不畅,奔驰路在何方?
想要发家致富,开源节流的中间就不能加标点。如果裁员是为了节流,那么转型就是奔驰开源的重点。事实上,如奔驰这般国际巨头,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从来就没抠搜过,为推动电动化转型,奔驰计划在2022年至2030年,在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400亿欧元。
但就目前而言,奔驰的电动化转型并不算顺畅,尤其是在对奔驰意义重大的中国市场。奔驰在华新能源车型主要是EQ系列产品,但从第三方平台来看,这些产品的销量都不乐观,9月奔驰EQB、EQE SUV、EQA、EQE车型销量分别为370辆、238辆、266辆、103辆。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已经奔驰确认将逐步弃用“EQ”品牌,未来转向“Electric”命名,这也被看作奔驰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重大改变。而其基于奔驰全新MMA平台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奔驰CLA,在中国市场被命名为“全新纯电CLA”,也没有如以前车型一般使用EQ前缀。
不过,相比命名规则,奔驰在华的转变还包括更关注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合作。比如,9月23日,奔驰和字节跳动宣布签署升级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中国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从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化研发、数字化营销到客户运营的各个业务领域。
对产品的直接助力就是,即将在中国上市的全新纯电CLA的智舱将搭载豆包大模型。几天后,奔驰宣布与中国辅助驾驶供应商Momenta合作研发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率先搭载于全新纯电CLA车型上。事实上,这也是合资车企在华转型的主要特征之一,以其竞争对手奥迪为例,华为的技术都已经上车了。
评论
猜您喜欢

“吹牛”的奇瑞 和它“不瞎吹”的资本
2025-10-18
锁定明年Q1!“小猛禽”再进化,江铃福特大道2.5T柴油版重塑传统动力价值
2025-10-20

纵横G700焕新价30.49万起 比横渡长江更令人震撼的是外挂制氧机
2025-10-19

犀牛电池很“牛” 但奇瑞对固态电池说“慢慢来”
2025-10-20

看完萤火虫,我眼里再也容不下其他小车了……
2025-10-20

BBA被罗永浩送“晶”字的这天,奔驰的伤心多一点?
2025-10-22

70城房价出炉,国家统计局:9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总体收窄
2025-10-20

万科起诉万达,“长春国际影都”项目纠纷再起波澜
2025-10-20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