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的奇瑞 和它“不瞎吹”的资本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张浅】在长江的浩渺江面上,一辆名为“纵横G700”的新能源越野车缓缓驶入水中,沉稳地完成了横渡。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2025年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最令人震撼的一幕。作为人类历史上首台成功横渡长江的新能源量产越野车,它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象征着中国汽车工业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向全球市场宣告:我们不再只是追随者,而是规则的重新定义者。
10月18日至21日,以“创新·智领全球”为主题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在安徽芜湖举行。这场汇聚了全球3000多位嘉宾的科技盛会,不仅是奇瑞“瑶光2025”战略的收官检阅,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主动进发。从新能源到智能化,从AI技术到低碳生态,奇瑞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技术、文化、管理三大体系的全球化创新系统,试图回答一个关乎中国汽车产业命运的问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究竟靠什么赢得尊重?
技术创新体系:一个没有围墙的“全球实验室”
在奇瑞的叙事中,“技术货架”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术语,而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技术超市——新一代AI智能车架构、犀牛电池、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Carmind智能体、即将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整齐陈列,等待被组合、调用、迭代。这个货架的背后,是奇瑞耗时多年构建的“瑶光实验室”与“开阳实验室”双轮驱动体系。
内部,300多个“瑶光实验室”如同技术的孵化器,攻坚500多项近期重大课题;外部,“开阳实验室”则是一个无边界的开放平台,与全球100多所顶尖高校合作,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这种“一主内,一主外”的模式,在奇瑞自身3万人研发团队的基础上,聚拢了全球超过5万名“编外”院士、工程师和科学家,形成了一个24小时不间断、365天不停转的创新引擎。
更值得玩味的是奇瑞提出的“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理念。它不是简单地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卖到海外,而是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把产品卖到德国,就要有德国车的味道;卖到日本,就要有日本车的质感。这种本地化不是表面的适配,而是从研发阶段就开始的深度融合。奇瑞在全球建立的1+7+N研发布局,覆盖德国法兰克福、西班牙巴塞罗那、日本横滨等8个研发中心,让技术创新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全球市场需求同频共振。
安全:从技术参数到品牌信仰的升华
在奇瑞的技术体系中,安全不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是贯穿始终的品牌信仰。“不够安全,绝不上车”这八个字,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中国汽车行业显得尤为珍贵。奇瑞建立了全球1.2万个真实交通安全事故案例的数据库,主动对标全球最严苛标准,在满足国标的基础上,形成了100多项奇瑞特有的、超越国标的安全标准。
这种对安全的执着,在纵横G700横渡长江的壮举中得到了极致体现。公众看到的是车辆在水中航行的炫酷画面,而在工程师眼中,那是IP68级防水技术、双动力双冗余备份技术、高于船舶行业标准的水下稳性技术等一系列安全技术,从“技术货架”上被灵活调用、精心组合的结果。从太平湖的“游艇式畅游”到长江的“横渡挑战”,G700用实战证明了其密封、浮水姿态、水上驱动及航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将硬核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安全感。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犀牛电池的安全性能。在针刺、电钻等多维度极端测试中,犀牛S全固态电池以“不起火、不爆炸”的表现,重新定义了电池安全的天花板。奇瑞对安全的追求甚至延伸到了健康领域,通过打造“4零健康座舱”,实现零致敏、零苯、零甲醛、“零”辐射,守护用户的无形健康。截至目前,奇瑞已累计54款车型获得全球五星安全评价,成为获得全球五星最多的中国品牌。
全球化新征程: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质变
2025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实现了“五大历史突破”:销量突破20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达58.7万辆、出口量达93.6万辆、连续入榜《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全球化路径的深刻变革——从简单的产品出口,转向技术、标准、文化的全方位输出。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大会发言中坦言:“随着中国汽车集体加速‘出海’,一些新的挑战也浮出水面:有的品牌‘水土不服’,有的在安全质量上栽了跟头。”这些教训让奇瑞意识到,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关键要可持续。要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来建立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这种理念的转变体现在奇瑞的全球战略中。如今,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已经接近一半,未来海外市场的营收贡献、海外属地的员工数量,会远大于国内。这意味着奇瑞不再是一个有海外业务的中国公司,而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为此,奇瑞正在按照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化上市公司的标准,全面提升企业治理与经营水平,让组织更敏捷、决策更精准、风控更前瞻、跨文化融合更深入。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之路已然超越了单纯的技术竞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不再满足于在某个技术点上的突破,而是试图构建一个能够持续产生创新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企业从传统车企向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转型。
正如尹同跃所说:“奇瑞喜欢‘吹牛’,但从来不‘瞎吹牛’。”从瑶光实验室的潜心钻研,到开阳实验室的开放协作;从纵横G700横渡长江的技术自信,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市场的深耕细作;从48%热效率的发动机突破,到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领先——奇瑞正在用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的另一种可能:不是低价的代名词,而是安全、可靠、高科技的代表。
评论
猜您喜欢

京东“造车”,能不能成第二个华为?
2025-10-14

连续两个跌停,闻泰科技市值蒸发超百亿元!律师:一旦“荷兰模式”被复制,将显著增加中资不确定性
2025-10-15

曹德旺退休其子接棒 老了……
2025-10-17

众泰汽车,暂无控股股东……
2025-10-15

刘强东只能拿第四,李想成为港股“第一人”
2025-10-15

印奇再叩港交所大门!有了吉利、奔驰,这把能成?
2025-10-17

东风奕派双车上市:5.88万买精致搭子,15.99万装下整个家
2025-10-16

“吹牛”的奇瑞 和它“不瞎吹”的资本
2025-10-18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