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中国甲醇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之路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1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四:醇氢电动新引擎,产业共赢新生态——中国甲醇汽车产业生态创新与发展之路”上,举办了圆桌对话。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主持人:
财联社汽车频道主编寇建东
对话嘉宾: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宋兆桓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
中化学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融建业务部总经理惠晓毅
寇建东(主持人):非常荣幸应主办方的邀请担任这次沙龙的主持人,在座的三位也比较熟悉,和刚才论坛的上半场各位专家从能源安全、甲醇的节能减排,包括从技术和产业化方向进行了很系统、专业的阐述和演讲,我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们这个环节比较轻松一点,也会感性一些,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场很短时间的对话对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第一个问题问一下赵秘书长,上半场的嘉宾演讲中多次提到甲醇是液体的氢、液态的电,您作为专业人士,能不能用更通俗的语言跟我们做一个普及,为什么我们把常温常压下的甲醇称为液体的氢和液态的电?
赵凯:非常荣幸参加这次讨论,我是全球甲醇行业协会的中国首席代表赵凯,我们这个协会代表甲醇行业,在全球有超过100多家会员,主要是全球甲醇的生产商、经销商、技术服务商以及各种甲醇下游的用户组成了我们这样一个国际上的组织。
为什么说它是液体的氢和电?首先甲醇是一个液体,是常温常压的下的液体,它这种天然的属性就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从氢和电的关系上来看,我想借用甲醇行业非常著名的著作,叫《甲醇经济:跨越油气时代》,它的理解就是万物生甲醇,甲醇生万物,其实这个万物也不是那么不可想象,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原料,只要是含碳氢的物质都可以生成甲醇,这个甲醇的主要原料就是氢,现在全世界搞氢能、绿氢,这个行业现在发展得非常大,也非常快,其实现在全世界的氢有31%做了甲醇的另外一个兄弟产品,叫氨,氨用来做化肥,有27%的氢做了甲醇,全世界前两位氢的用户全是干化工的,其中氢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做甲醇。
为什么把它移动的氢?我们可以把这个氢通过甲醇的方式释放出来,有一个制氢的过程叫做水蒸气重整制氢,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甲醇氢含量氢只有12.5%,这样一个氢的含量已经是液体中最高的,但是我们通过水蒸气重整的反应,我们把水里面又有两个的氢拽进来,这样的话整个甲醇的含氢量变成了18.5,达到了常温常压液体含量之最。
电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我们可以用电制氢,今天的吉利也讲到现在的车辆,包括商用车在做什么事情,我的总结就是一句话,叫做电气化。电气化解决了车辆的动力架构问题,燃料怎么样实现电气化?就是用电解水制氢,氢做成甲醇,甲醇又反过来做成电,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我们一升能发出2度电,现在甲醇价格大概是2500块钱,折合大约每升是2元/升,也就是说这个电大概就是1块钱一度,所以我们认为这样一个由电到氢到甲醇再反过来到氢到电的过程,实现了一个完美的循环,也很好地利用了甲醇的便利属性。
寇建东(主持人):非常感谢赵博士深入浅出地介绍。刚才成立了醇氢生态联盟,兆桓总在这一领域工作了很长时间,远程发展醇氢的时间也比较长,这十几年过程中您的所感所想是?
宋兆桓:远程商用车集团2014年到今天为止才11年,但是吉利致力于甲醇的研究、发展,包括现在的商业化已经23年了,其实从最一开始李书福董事长的初心就一直有这条甲醇的路线,实际上我们自己也把甲醇这条路线很重视,它一直是我们致力于推广的技术路线,从来没有动摇过,即便外部遇到了很多的挑战,政策上的、技术上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仍然做好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建醇站,我们到上下游伙伴那里去合作生产甲醇,包括对于现在绿色甲醇的探讨,包括我们的产品本身。今天打造的这一套甲醇生态,包括我们的800多个加注站,一直在这条方向上从来没有动摇过,一直在推广下去,在我个人看来真的是一次能源革命,我们真的从原来的油时代、汽柴油时代,真正在往一个新的更绿色、更环保的解决方案里去。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海外,我们说到甲醇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绿色、环保的代表,我还记得我跟赵凯总一起去新加坡的时候,海外惊讶地觉得中国为什么会做甲醇,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环保的,在他们看来中国很多的高质量发展牺牲了一定的自然环境或者是资源性的破坏,怎么会有这样的企业也会做这样的绿色环保的方向,在他们看来是略微有些惊讶或者是改变了他们对于中国有一些面貌的看法。
二十三年以来,在醇氢的生态发展中,我们作为吉利人,在汽车行业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就是把更好的、更有先进生产力的技术带到市场中来。比如最近大家都说到汽车行业所谓的“产能过剩”,我们认为这是当下的产品和生产力不能满足更进一步的用户需求所带来的困扰。一定要为用户提供更创新、更环保、更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我们作为链主有这样的使命,愿意去能源革命,携手上下游,携手所有的生态伙伴持续付出我们的努力。
寇建东(主持人):刚才提到李书福董事长,我记得董事长收购了一家冰岛的公司,当时我还记得写过一篇稿子,就是董事长为什么要收,是不是想搞氢能,但是后来看了并不是,而是搞起了甲醇,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介绍一下这个背景。
宋兆桓:冰岛自然的地热形成了二氧化碳,这个二氧化碳正好就形成的二氧化碳加氢的技术形成了甲醇,我们忽然间发现真的是万物是甲醇,只要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就可以有生态条件或者因地制宜提供这种解决方案,当时就是有这样一个地下的二氧化碳冗余的技术,加热,正好也是从地下出来的东西,我们最早发过去的6辆甲醇帝豪车一开始行驶了100万公里,后来是150万公里,一直在做耐久性的测试、实验,能够提升整个耐醇的技术壁垒。我们应用在汽车行业里面并不像现在是燃料,像我们说到的港口,刚才我们也讨论到香港现在都在大规模使用甲醇作为绿色燃料。但是相对来说是简单一点的,作为车上的,作为车在管路里面走的时候,可能涉及各方面的技术细节,但是我们现在通过一系列时间上的积累、技术上的积累,不断地测试,现在真的能够提供给大家一个非常安全、可靠、绿色、环保、节能的产品,集所有海外的实践,最后到中国来,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地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寇建东(主持人):刚才远程郭总提了几个关键词,我记了下来,比如长续航、补能快,特别提到了带来了超高的经济效益。下一个问题问一下中化学的惠总,您作为投资的机构肯定要关注投资的回报,您怎么看甲醇或者醇氢这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前景?从您的专业的角度来看。
请问一下赵会长,在全球范围内,现在甲醇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刚才姚教授介绍了马士基在用甲醇动力的船,我也知道可能像保时捷可能在智利有一个工厂,您相对系统介绍一下甲醇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赵凯:首先给大家说一个数字,现在全球甲醇总产能大概是1.8亿吨,中国的甲醇产能是1亿吨多一点。如果我们想用一种燃料广泛使用的话首先具有一定的规模,我们国家现在的汽柴油消费量是1.5亿吨到1.7亿吨的水平,我们国家再找出一个产品来,还有亿吨级的产能和消费量的话就只有甲醇了,我刚才也提到了合成氨,合成氨在中国大概只有七千多万吨,但它做化肥,比如中国现在这样一个庞大甲醇的产能带来的庞大产业基础,给我们未来推广甲醇汽车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便利。
第二点,我们可以看到华东地区,中国整个甲醇的产业结构,一方面,比如西部、中部的生产省向华东进行集聚,这里面一些有化工厂的应用、燃料的应用,同时从海外进口1000多万吨的甲醇,也就是说即使在上海这个地方,我们汇集到的甲醇的供应量能够超过2000万吨,现在来看就满足目前的推广速度是没有问题的。从目前来看,中国这1亿吨甲醇的产销量,大概有1000万吨做燃料,这里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进入到车用市场,车用市场可以进行小比例添加到汽油里面,以及做成M100高比例的燃料,应用到吉利的车里面,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领域。刚才您讲到上海,其实上海在2012年甲醇汽车试点的时候,上海首先有甲醇汽车试点,上海有一个100万吨的甲醇产能,在闵行区。
我们在上海在干了一件事,全球两大甲醇的加注基地,一个是鹿特丹,一个在上海,我们每个月都有甲醇动力的集装箱船到上海进行加注作业,每次都是大几千吨的水平,这个事情就来源于总书记对于上海的期望,就是在上海希望做“五个中心”的建设,其中一个中心就是世界级的航运中心,我们怎么提升上海的世界级航运中心?就希望能够把上海的绿色燃料加注功能体现出来,这个领域也发展得非常好。
第三点,也借着惠总的话,现在绿色甲醇的发展也是中国发展非常快的,虽然投产的项目不多,但是在规划的项目、在建的项目非常多,我们能够统计到的项目超过100个,在全国非常多的地方都有,如果我们把这些项目,比如采用了风光的技术、生物质技术、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如果把它全部投产的话,我当时也做了一个测算,我们有望带动的投资是5000万到1亿元人民币,将来的投产绿色甲醇就给我们的车船的使用、交通行业带来一个减排的燃料。
寇建东(主持人):感谢赵会长。5000万-1亿是很具体的数据,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不光是车用或者船用,而是整个生态产业链。下一个想问宋总的问题,今天主题叫产业生态创新,刚才也成立了生态联盟。从远程来说,我们在生态布局上这些年做了哪些工作?
宋兆桓:从最开始的最上游,我们说醇的制造生产,然后到现在开始的运用,尤其是在车的运用上,基本上远程全系都已经配套了甲醇技术。重卡、轻商等相关所有都已具备远程的醇氢技术路线,最核心的就是重卡、非道路、船用、公交车。说句实话,刚才天津这边也分享了,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环保角度,或者是从经济效益上都有非常大的空间,这是使用阶段。
现在再往后推进了一个过程,我们不光是利用甲醇技术形式,回头还有捕集二氧化碳生产甲醇的形式。我们现在有二氧化碳通过碳舱捕捉回去循环利用的技术。下周16日北京链博会(国际链博会),我们有300平空间,全面展示我们在甲醇方面的一系列动作。从刚才说到的源头、生产制造、车用、捕集二氧化碳,再到一系列的循环过程。
我们真正把这一套生态系统建立起来,虽然我们在中间只是一个汽车制造商,但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带动整个行业产业生态发展之路能够走得越来越健康,这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在往前走的方向。
寇建东(主持人):远程作为“链主”义不容辞。整个行业发展几位都谈到,从技术层面、生态布局层面都谈到,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政策层面。刚才郭总提到政策,这几年出台的政策支持,包括姚教授也提到。
面对这么广阔的市场前景,当然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您刚才谈到的碳补贴。天津的王总也提到了碳汇机制的建立,这是共答题。在您三位看来,甲醇/醇氢下一步发展过程中会有哪些痛点和难点,尤其宋总在一线,可能更有切身感受。哪些是迫切需要改善的?有哪些建议?
宋兆桓:从我们车的角度上来讲,我们最希望的仍然是路权,这个肯定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事情,尤其是政府政策方面,我们一直在与部委沟通。作为新能源商用车,既然是甲醇,能不能体现我们的“绿牌”,这就是我们最核心的诉求。目前仍然把甲醇作为传统燃料,如果不带增程,不带电池电驱这些,就不觉得你应该是“绿牌”。
我们一直在想,新能源与电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不是电就不能算新能源?在这样的维度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从我们迫切需求来讲就是真正的路权,就是路权所带给我们的用户到底是什么,这是作为用户角度核心思考的问题。
刚才我们说到醇的加注,所有的使用、所有用户收益、用户效益都是从真正实践阶段体现的,所有的纸上谈兵意义不大。所有商用车都是要算账的,从经济效益上来讲,这样的产出前提是我们要有足够的便利加注设施和加注点。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数量比起所谓的中石油、中石化十几万座的数量,肯定是没法去比的。
从真正车的角度上来讲,真正的便利性,真正从用户实打实收益角度上,如果加注环节能打通,对于我们来讲也是非常必要的。
寇建东(主持人):简单地说,其实就是要打破认知,传统的电动才是绿牌的认知,另外要从用户思维思考相应解决方案。
赵凯:过去我们与吉利一起作为合作伙伴工作了十几年,我们过去甲醇车的发展,可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未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第一我们需要解决甲醇能源属性认定的问题。2019年工信部文件给予了甲醇车本身市场准入文件。今天的成绩,现在整个社会可能有500~600座甲醇加注站,很多都是靠吉利自身力量自建自营,或者是合作。
整个社会上的站在全国有10万座,这个站面临现在成品油消费下降情况,现在站的数量在下降,而不是上升。现在站的利润率也在下降,利润率下降会进一步把站里的便利店利润也拽下来。这时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怎么把现在已投建的社会庞大资源利用起来。去年有一个重大的氢能行业利好,《能源法》给予氢能能源属性定位,写到了《能源法》中。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过去我们说氢是化工行业的事,你想把氢这个东西放到加注站很难,特别是你要想做现场制氢,现在给予氢能的能源属性以后,陆陆续续全国很多地方已经放开现场制氢方式。进而甲醇燃料也应出台适用于全国的加注站管理办法,通过部际间协调机制给予管理办法,我相信甲醇这个燃料本身不需要再要一个别的政策,一旦给予市场准入政策,他的清洁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就会自动形成生态圈,这是我们能够去做的,也是很急需去做的。
第二,未来会进一步强调低碳属性。今天上午给我一个启示,这个事情全行业在做,金属行业、建材行业都在做这个事情,就是全面做碳足迹的测算和披露。对于交通行业来说,其实就分两段,汽车行业一段是汽车制造周期,一段是燃料周期(使用周期)。今天上午汽车协会建立了EPD平台。如果我们考虑的是制造周期,甲醇车排放肯定是低的。如果使用燃料周期,我们需要考虑进一步采用低碳,甚至是绿色燃料逐渐掺混战略。我们知道现在绿色甲醇发展得非常快,非常好,但是我要跟大家强调的是,现在绿色甲醇还是会比较贵。
这个东西我们怎么与现有庞大市场用户,以及接受价格溢价能力不高,怎么平衡它?那就是逐渐掺混。怎么把各种各样技术路线拉到一个平台上进行良性竞争和良性发展,最终实现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设定一个低碳标准,欧盟已经开始在做,它也是汽车制造减碳措施,以及全生命周期减碳。2035年当时说淘汰内燃机,后来又说可再生燃料豁免了。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用科学发展观,用科学角度评判车辆和燃料相关碳足迹评价办法。我们也不用强调这个技术路线好,那个技术路线好,最后交给决策者是一套整体碳的评判标准。由于甲醇是氢、是电,是可再生的载体,我相信甲醇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寇建东(主持人):刚才方博从法规和标准层面也谈到,看来这也是业界共同的呼声。鉴于时间关系,今天沙龙环节告一段落。财联社是专注于资本市场的一家财经类媒体。我们也都知道,二级市场有很多典型标的概念板块,比如以企业为例,像特斯拉板块,特斯拉财报发得很好,特斯拉相应板块上市公司股票都大涨。从行业来说,有固态电池板块和氢能板块,下一步可不可能有甲醇板块、醇氢板块,我也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再次感谢大家,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参与!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