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上海特格高材董事长陈震聪:关键零部件的发展是促进整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3月28日-30日,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汇聚20+政府有关部门领导、30+院士专家、100+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共议汽车产业变革新路径。在30日召开的汽车“三新”变革论坛上,上海特格高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震聪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上海特格高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震聪

各位行业的朋友大家好!我今天就在这个论坛里面以“从赋能到产能,T零量的实践”跟大家做主题报告,前面几位嘉宾提到轻量化的事情,我今天着重复合材料的高分子。

电动车现在不止是车,地上跑的就是电动车,地上走的是人形机器人,天上飞的其实就是我们的低空飞行器。其实电动车这十年来的发展超乎所见,当然它也变成产业的创新平台。同时,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其实也是促进了我们高端芯片发展的生态。一辆燃油车行驶1000公里跟电动车所谓节约的成本其实大概是5:1跟10:1之间的比例,对于民生经济来讲其实是一种看不见的补贴;对于国家能源来讲,不断降低燃油的整个过程,对于国家燃油能源也是一个安全的支柱,同时对我们碳排放也是一个支柱。

我们再谈一下轻量化。基本上在燃油车的时候,不断让整车轻量化过程已经努力的非常多年,大概二三十年前大家都在做这件事情。从电动车来讲,其实每减少100公斤,对于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是可以测算出来的。这个过程当中,高分子占了非常重要的地方,比如外饰件、内饰件、结构件。大家都感觉到这个车不仅是可用,而且是非常好看。这个过程当中复合材料,从2010年的统计,各位可以看到左边这张图,当时的复合材料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钢为主;各位可以看到2025年,其实这个真正的纯钢,高性能钢的部分占比越来越少,基本被铝合金,还有高强度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地非常多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在飞机、实验室研究已经发现这个趋势是确定了。

当然复合材料的发展无外乎就是先进装备,现在要做铝合金一体化的话,先进装备一定是在前面,再配合材料的研发。这个过程当中,像在高分子里面,能不能把塑胶变成像人体骨骼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为超临界流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也成功把高分子减重很多。这个是在福特的项目里面,各位可以看到,原来它可以减重15%,然后它的射出机的速度可以减低45%,还可以降低3块钱美金的加工成本。原来普通塑料并没有强度,当我的长玻纤,长碳纤放到汽车里面可以提供类似我们以前用冲压、焊接、铆接复合工艺里面一体化的过程。

现在喷漆可以把塑料的喷漆跟钢的喷漆喷起来,基本上你没有敲它你不知道它是塑料的,在一些非重要关键的安全性的塑件,基本上也是以塑代钢。

我们看这个车,整个车顶已经是用PP改进的复合材料去做的,这个在我们二三级城市可以做非常好的代步工具。

高端的材料事实上也可以替代玻璃,原来我们玻璃的车灯、车头现在基本上已经应用所谓的塑料透明玻璃在做,当然过程当中生产的工艺有很大的改变,比如说容易龟裂,容易变色,这个过程当中就是高分子里面需要去发展的,这个也是很成功地在这上面去应用。

所以我们刚才有提到,我们现在汽车的开发周期是越来越短,从原来的两年、三年,现在是一年就一个小周期,两年就变成一个大周期。这个过程当中联合仿真,能不能在汽车设计阶段的时候,我已经可以确定这件事情100%可以执行,所以各位可以看到这个叫联合仿真。我可以用高分子的部分射出,但是我可以模拟它的力学,这个力学可以模拟到碰撞,更多的一些过程。所以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其实是促进我们整车的原因。刚才有听到蒋总讲我们要先解耦,我们把零部件解耦完之后,怎么把每一个零部件都做到高质量,这是我们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支持下成立下来的单位。

各位可以看到,其实车已经不止是轻量化架构,原来电化学微波的过程当中,钢、铝没有办法穿透的过程中,毫米波雷达可以做塑料的部分,透过雷达的设计网格可以辅助我们的过程,所以就变成这样,可以节约、减少很多的零部件,所以可以把镜头、毫米波雷达加热,毫米波雷达最怕把塑胶壳体覆盖住之后就没有办法出行了,这些雷达就被冰雪遮住了,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加一个加热的载体。当然我们现在跟我们的兄弟企业也开始发展单壁碳纳米管。有很多的抗静电的材料也可以加在复合材料中,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大大地保护电子、电器的安全。静电这件事情已经造成我们微电子一年数十亿的损失。在所谓的轻量化里面,像电池包,这个东西也是以最轻量化的长玻纤、长碳纤跟PP来做这个事情。

另外电池壳体,电池的燃烧,目前过程可以耐受1000度持续30分钟,这是合乎我们的法律法规。我们做启停电池,或者一些辅助电池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跟纳离这些配合,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形成电池的包体。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会面临到一个状况,消费者跟设计者之间的语言对话。各位可以看到从轻量、安全、质感、强固跟精密过程当中是一系列的系统工程,但是在每一个车款的时候,同时都要增进一步,这对我们整个车企的设计者来说,在分工的组织里面是很困难的。比如车企把零部件做好之后就交给我们传统的供应商,跟他讲了很多高大上理论的时候,它就是个模具厂,就是注塑厂,这些东西怎么去做呢?所以后来我们利用在“三新”行业做成的体系,叫做T零量产,当这个产品零部件设计出来之后,我们在第一次试模的时候就可以达到T零。

我在这个行业待很久了,前一阵子我跟白老师到颐和园去的时候发现60岁了,不用买门票了,在台湾要65岁,所以我在这边享受超前五年的优惠。我在这边大概30年的时间,就带领整个“三新”行业,这个过程当中建立了一个体系,要快、要准、要稳。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形成T零量产的体系,T零量产其实是大家的愿望,希望经过产品的梳理,加上模具开发一条龙。

我们在乌江建立一个小的工厂,原来是做灯泡的,现在也做咖啡机,做汽车零部件,做医疗。他们在做模具设计的时候一天一套图,以前要十天、两个礼拜才一套图,这个就是我们在T零方面的量产。我们智慧设计到T零量产到高质量生产,我们模具设计出来是开始而已,一个模具生产要好几年,这个过程当中你能不能确定水是不是干净的,保有是不是有的,现在智能制造帮助非常多。

其实T零量产的理论结构就是关键数据达到T零。比如机台数据、模具数据、材料数据,模具数据现在材料供应商都有了,有逻辑设计软件,也有过程管理的软件,去年春节之后,我们发现AI可以把我们原来的数据塞过去,给的答案是非常惊人的。再有我们怎么把机台数据做出来,就是刚才蒋总讲的,我们把注塑机的所有的温度、压力、速度、位置,再加上周围的机器手抓进来之后,可以对T零数据形成一种监控,而且100%,是0.1秒的监控。我们把材料数据变成数据化这件事情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做,所以我们就把这块变成多样服务,会有投材料检测的实验室,等于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材料基因图谱。目前我们团队有超过9000只的基因图谱,可以互相交互,可以做材料改性。比如这个车企从原来2.2的厚度要建成1.8,我们就要基因图谱。这个过程当中,要给全产业的提升给一套工具,所以我们就透过联合伙伴,国内有做仿真的,有做模具系统的,有做材料检测的,我们把这个东西变成智慧设计体系,利用这个东西交给模具厂,模具厂根据我们的图依图施工,透过智能化,我们可以把过程的编程、刀具、管控放到注塑厂,注塑厂再通过ToT模型仿真形成闭环。

看实际的案例,高分子的过程当中,温度、压力、速度、位置,模拟仿真仿出不是真的,就变成仿冒的。我们在前面给工程师提供一套体系,你会建模,会CAD设计,CAD设计完以后有材料实验室检测出来的材料图谱,然后透过机台鉴定,让这台机台的数据传到模拟仿真,透过这个过程就可以模拟出来,模拟出来之后就开始做论证,上面其实是真实环境,下面是虚拟环境。我们就看在两个位置不同,其实是差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微观可以很难看得出来,但是在仿真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各位可以看这个11跟10之间,画圈圈的缺口是很小,塑胶机是千分之一的速度。通过调整缺口就不一样了,相似度已经达到99.7%,所以你可以把仿真结论直接操控你的注塑。注塑机画面有一个切换时间,切换时间在注塑机上面是0.467秒,但是你看仿真出来是0.468,差了就是千分之一秒,各位可以看到,从我们的材料图谱,加上我们的IoT的数据,加上精密模具的制造,这是国内庞大供应链最强的地方,我们把这个压力算完以后,压力相似度高达到99.4%。

所以我们利用这样一个核心技术,就像永伟秘书长讲,有很多背后支持我们这个庞大的电动车发展,其实有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我们就是看不到地方的那一个螺丝钉。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方式可以制成一个项目,辅导车企的供应链。第一从热塑具材料、热固性材料、纤维强化、半导体封装、发泡我们提供一系列的辅导。另外有非常高质量验证的实验室,我们国内有两个在上海华东。我们有示范工厂。各位不理解到底真的能产生这样吗?我就带你们到示范工厂参观一下,它是开放的队伍。另外我们材料改性,即使这个材料需要微改性的话,我们可以做材料改性的配方,帮助车企跟供应商解决问题。跟车企以终为始,你想形成什么,我们形成联合项目实验室,针对项目去做开发。

我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