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个人IP,成了小米汽车最毒的“毒药”?
嘿,屏幕前的车圈吃瓜人们,最近咱们圈里最焦头烂额的,恐怕非雷军雷总莫属了吧?
一边是成都事故引发的全网安全质疑,车门能不能打开的问题直接冲上热搜;另一边,雷总咋子行业大会发言,闭口不谈自家事故,反而呼吁“行业团结,技术为本”。这局面,是不是像极了考前出了岔子的学霸,转头就跟大家说“我们要一起好好学习”?
说真的,回顾雷军的“折腾史”,你会发现一个非常鲜明的“雷氏风格”:个人IP绑定+极致营销+跨界颠覆。
从金山到小米手机,再到如今的小米汽车,他永远是那个站在台风口的“劳模”。但这一次,造车这门课,远比手机要复杂和残酷。
小米SU7上市时,那是何等的风光?订单爆棚,流量拉满,雷军个人微博就是最好的宣传阵地。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产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所有聚焦在个人身上的光环,会瞬间变成放大镜,灼烧整个品牌。
之前那个“免费送6万配置”的视频多火啊,但转头官方就回应说不能折现。这种极致的营销话术,在手机圈可能玩得转,但在关乎生命的汽车领域,消费者变得异常敏感和苛刻。“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打法,撞上了“安全至上”的汽车工业这堵厚重的墙。
所以你看,雷军现在面临的,可能不是他创业史上最赚钱的一仗,但绝对是关乎品牌信任和生存的一仗。
他在行业大会上的发言,与其说是讲给对手听,不如说是讲给自己和用户听的——小米需要回到“技术为本”的根基上来。毕竟,流量能捧你上神坛,也能瞬间反噬。而只有安全、可靠和质量,才是托住你不掉下来的那双手。
所以,雷军的造车故事远未结束,反而进入了最惊险、也最有看点的章节。一个习惯了颠覆和速度的创业者,如何在最需要耐心和敬畏的行业里,完成自己的“终极一战”?
你们觉得,雷军和小米汽车,能成功度过这次信任危机吗?评论区里,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
猜您喜欢
锁定明年Q1!“小猛禽”再进化,江铃福特大道2.5T柴油版重塑传统动力价值
2025-10-20
犀牛电池很“牛” 但奇瑞对固态电池说“慢慢来”
2025-10-20
看完萤火虫,我眼里再也容不下其他小车了……
2025-10-20
70城房价出炉,国家统计局:9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总体收窄
2025-10-20
万科起诉万达,“长春国际影都”项目纠纷再起波澜
2025-10-20
BBA被罗永浩送“晶”字的这天,奔驰的伤心多一点?
2025-10-22
蔚来周交付量破万 这是李斌离盈利最近的一次吗?
2025-10-21
多款知名进口药告别国内市场
2025-10-21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