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怎么连媒体老师车马费都开始拖欠了

在汽车公关届,车马费这三个字,已经从“基本尊重”沦为“神秘奖励”
曾经,媒体老师去车企活动,是被当“座上宾”的。
全程商务舱+五星级酒店,送行李送伴手礼;
拍摄配专职司机,餐饮配香槟,一进场就是CEO握手三连:“老朋友来啦~”
现在呢?
接机:没有
交通:自己打车,留发票报销
住宿:预算里普通那一档还要你垫付
饭:自己买,餐标别超50
你以为你来试驾是为了“专业报道”?
品牌以为你来是为了“热爱发声”。
写了稿、发了图,结果车马费:
一直在“流程中”,从不见到账上来。
问一下:说“财务那边在走流程”;
再问一下:说“领导对稿子反馈不太满意”;
最后你急了,他们就冷冷地回:“这个本来也不是硬性要求。”
媒体人愣住了,我这是来试驾的,怎么还得带KPI来的?
“老师”这个词,只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在这个行业,喊一声“老师”,只是出于习惯,不代表尊重。
当年媒体人在车企传播体系里是金字塔顶端的资源,能写稿、能发声、能引导行业风向。
但时代一变,他们成了“可替代项”:
不带货、不涨粉、不直播;
发篇稿还要坚持表达,发票流程还贼复杂;
最致命的是——内容看的人少了。
从传播矩阵主力变成“人情内容备选”,地位掉得比库存车价格还快。
但是车企真的没钱了吗?
有钱,当然有。
只不过都给了抖音、B站、小红书的达人了:
车企眼中的传播优先级如下:
抖音头部主播 > 抖音百万车评号 > 小红书颜值KOL > 快手土味段子手> 微博喷子王 > ……> 你,一个正儿八经写稿的媒体人
那些人,来了就有出场费,发不发内容再商量;
内容没转化也无所谓,只要气质够符合“品牌年轻化”就行;
一句话不满意可以让品牌反复妥协,全程高度配合。
他们是平台宠儿,是预算入口,是品牌的KPI伙伴。
车企现在要的不是专业判断,是“热度指标”。
传播鄙视链的倒挂,是一场话语权转移
车企不是不懂传播,而是他们更懂流量。
媒体想讲道理,达人只要说:“老铁你看带派不”
媒体写三千字试驾稿,完读率不高;
达人拍一个30秒视频,点赞3万。
自己写的“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达人可能只重复一句:
“家人们,你看这个车到底帅不帅?”
品牌不是不要内容,而是专业垂直内容需要的少了。
它们要的是“现象级”,而不是“解释型”;
要的是“种草热帖”,而不是“理性分析”。
品牌部同学要提报预算,他们最后都会问一句:
“这个内容有没有ROI截图?”
拖欠车马费,只是媒体出局的开场哨
你以为你是被“忘记了”,其实是被默认为不重要了。
拖欠车马费,不是财务的问题,是传播决策的问题。
它传递的信息很明确:车企不再依赖垂直媒体了。
甚至很多车企,公关预算已经快被整合到市场里,
预算统投达人、平台、短视频、红人直播,
媒体那一小块,连个专属负责人都找不到。
这不是尊重的减少,是体系的重构。
媒体老师的车马费迟迟不到账,而达人连转场车都是商务的
这一切你不能说错,只能说时代换人了。
媒体写稿没几个人看,达人直播搞不好来了上百个线索。
品牌不是傻,只是现实得令人心寒:
传播,早就不是讲理的地方了,而是看谁能吵得最热闹。
评论
猜您喜欢

员工曝罗马仕已通知全面停工停产,工资只发到6月份
2025-07-04

我是何小鹏,能让小鹏涅槃重生的小“鹏”
2025-07-04

华为匿名员工6000字指控华为盘古大模型系造假!华为否认大模型抄袭阿里
2025-07-07

新房“6连涨” 二手房持续探底!上半年房价分化背后 市场信心再受考验
2025-07-03

小米YU7投诉量炸了!雷军优雅装死,车主:把消费者当堆数据的工具
2025-07-04

独家:新长安集团总部落户重庆 朱华荣将任正局级新央企一把手
2025-07-08

王凤英的供应链魔术太震撼 何小鹏松口“盈利无悬念”
2025-07-05

领克10 EM-P将于8月开启预售 20万级唯一标配四驱+激光雷达
2025-07-04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