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解读:当学区政策消失,已购“学区房”家长们该何去何从?
购买二手房,你是不是遇到过原房主小孩户口未迁走影响您孩子划片上学?新交付小区原本承诺的学区化为泡影怎么办?《财经看点网》将用五个实际判决案例告诉您如何正确维权,并有法学教授、知名律师解答案情。如有相关案件需要咨询律师,可关注本公众号,每周不定期在线直播。
【文/财经看点网 北方】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是北京三大教育强区,俗称“东西海”。比如西城区就曾创造过北京最贵学区房的纪录:2016年,一间位于西城区文昌胡同里的“老破小”,每平米的房价却卖到了46万元的天价,只因其是北京著名小学之一实验二小的学区房。
但这一切因学区房政策改革,让房子不再是孩子能上“牛校”的保障。国家大力整顿学区房,“一住房一学校”的模式不再,实行多校划片政策。这意味着家长即使高价买入学区房,分到“牛校”和普通学校的概率,也和周边非学区房的家庭一样。家长辛辛苦苦攒钱买的房,就这么打了水漂吗?
家长朱女士和王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因中介的隐瞒,导致她在学区房政策变化不知情的情况下购入房产。家长想要退房,那么中介需要承担责任吗?“学区”不在该怎么办?让我们看一下朱女士的遭遇。
朱女士和其丈夫王先生的孩子,今年就要上小学了。而早在2019年的时候,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小学,以及之后的初中和高中,朱女士就操碎了心。好的学校就意味着更好的环境和师资力量,同学的层次也会更高。为了孩子,朱女士和王先生不得不把目光放长远,恨不得把孩子的升学考虑到每一步。考察了全北京的学校,并多方咨询朋友后,最终选定在东城区,买一套能对口小学和初中的学区房。
3月初,王先生找到了链家,想要中介帮忙找一套东城区的学区房。链家派了中介小夏作为对接人,小夏此前曾为多位家长找到合适的学区房,再加上链家也是大公司,因此朱女士和王先生十分的放心。
通过微信的交流中,小夏就展现了其“专业性”,哪个片区对应哪所学校是如数家珍,对不同层次的学校都了解颇深。王先生询问小夏是否了解建国门朝阳门片区,小夏立刻说出史家小学,汇文,并提供了这些学校的招生简章。如果王先生考虑东城其它学校,也可以帮忙找。他们的“作业范围”很广,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几乎全北京的学区房都不在话下。
这让朱女士和王先生十分满意,还以为遇到了个好中介。房源多、经验丰富、对各学校和政策都了解,于是就放心地让小夏来找合适的房子。不到一个月,小夏就介绍了一套对口景山学校的房源,为了让家长放心,还展示了景山学校的招生简章,证实该房可以对口入学。
于是在小夏的介绍下,朱女士、王先生和房东张先生见了面。经过一番商讨后,3月底双方拍板签订了合同,并在合同中表明了张先生不得使用该房的学区房名额。协商好后便支付了定金10万元。中介小夏这么快就找到了朱女士和王先生都满意的房子,于是朱女士和王先生也按照约定,向链家支付了中介费和其它费用共20余万元。
本来事情到此该尘埃落定了,后续等完全过户后,孩子就能顺利入学,这也是朱女士和王先生最大的心愿。但4月初,朱女士和王先生突然发现,东城区入学政策早在2018年6月底就变了,6月30日后取得房产证的家庭,子女只能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而中介小夏此前为让二人安心所提供的招生简章,并不是最新的。
这让朱女士和王先生傻了眼,为了2022年要上小学的孩子,提前3年就开始规划,结果花大价钱买的房根本不能给孩子名校的入学资格?于是朱女士和王先生向房东张先生提出要解除购房合同。张先生一听不干了,把朱女士和王先生告上法庭。最终经过法院调解,二人向张先生支付10万元定金不退回,并要给张先生支付违约金15万元。
等朱女士和王先生回过味儿来,发现造成自己经济和时间损失的,就是这位让他们非常满意的中介小夏。一开始就疯狂给自己“贴金”,又是说自己房源多,又是说自己对各校和国家政策非常了解。结果为了能把房子卖出去,刻意不提醒朱女士和王先生东城区学区房政策有变化。
这让二人非常愤怒,向东城区住建委投诉链家地产“未如实告知入学政策的变化”,并起诉了链家的中介小夏。最终东城区住建委以“涉嫌存在以隐瞒的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对链家作出行政处罚。而朱女士和王先生与链家和中介小夏的案子,法院判决链家向二人支付赔偿金5万元。
之后朱女士和王先生,又在西城区购买了一套拥有入学资格的学区房。经过上次的教训,朱女士和王先生十分关注学区房政策的变化。虽然孩子在今年顺利入学,但因为中介的隐瞒和二人的不仔细所造成的损失,也给各位家长朋友们敲响了警钟。
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每一步都精打细算,但有时候容易关心则乱,朱女士和王先生太着急给孩子找一套好房子,听信了中介的一面之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薄守省向《财经看点网》指出,为了确保因政策变化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一定要合同中明确约定购房目的就是为了学区,如果没有学区资格可以解除合同。
学区房政策的变化,影响了很多家长的购房欲望,这也是一些房地产公司不愿意看到的。但只要教育资源没有实现彻底的、全面的均衡,学区房就永远都会存在。而随着学区房政策改革的逐步推进,优秀校长和名师进驻“弱校”,各校水平得以趋于平衡。希望像朱女士和王先生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少。
关注“财经看点网公众号”,自动弹出编辑微信号,加他微信备注“财经粉丝”。
评论
猜您喜欢

上市车企一季度业绩:吉利利润超越比亚迪 长城不那么会挣钱了?
2025-05-06

“智驾”集体消失!车企更名潮暗藏什么玄机?
2025-05-06

车企老板薪酬曝光:李想“年薪”超6亿,李书福仅赚30多万
2025-05-06

OpenAI重组计划生变,将继续由非营利机构掌控公司
2025-05-06

对话商汤绝影CEO王晓刚:用AI打造智能辅助驾驶的新路标
2025-05-05

震惊!史上最大规模财务造假,虚增收入645亿、套现169亿,16万投资者被套牢
2025-05-06

魏建军五一假期再整活:谁说老板不能坐三排?
2025-05-04

贷款追高炒黄金的人后悔了!有人一天亏掉6年工资,卖掉舍不得,不卖扛不住
2025-05-06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