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言让西方某人找不到东,到说中国车企自信过头 何小鹏成长了……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
曾经扬言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打的西方某人(埃隆·马斯克)找不到东的何小鹏(小鹏汽车创始人)在几年后的今天态度180度反转,他在罗永浩的访谈节目中表示,马斯克是自己比较佩服的一个人,之前在网上打架是因为信息差等原因,现在是隔空尊重的状态。
人们常说“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何小鹏的少年心气似乎就这样没了。但却未必如此,毕竟少年心气,从来就不只是狂悖。在这期访谈节目中,何小鹏还谈到了中国车企们“原来我们是不自信,十年前如此,最近又自信过头了”。
这种言论,在当前的中国汽车行业并不多见,毕竟我们听到了太多——“我们就是要成为XX领域的世界第一”;“我们就是要超越XX”:“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XX”;“XX没有我们的XX好”。某种程度上来说,何小鹏的这类言论,在当前环境下反而有些格格不入,上一个这么说话的人,好像被网友起了不少的外号,比如“祥林嫂”。
但谁都知道,前两年小鹏汽车包括何小鹏遭受了“社会的毒打”,而这种教训深刻且有用。一个很明显的参考,小鹏从当年的“危机”,扭转局面连续减亏且销量节节攀升。所谓“接纳自己平庸,承认别人优秀,才是真成长”。
第二个十年,无论小鹏汽车,或是何小鹏显然都成长了。
承认别人优秀 何小鹏成长了多少?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让中国车企在全球舞台大放异彩,甚至无论网友还是企业端都产生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当年的何小鹏也是如此,毕竟那个时候,他很愿意怼马斯克。但时至今日,何小鹏的价值观明显变了,隔空尊重西方某人了。
访谈中,何小鹏说:“原来我们是不自信,十年前如此,最近又自信过头了,每家公司都有其优点,比如大众、丰田。造车新势力常说它们软件不好、体验不好等等,但实际上,对于这些传统大厂来说,新势力的规模太小,经营能力、全球化能力、服务能力等很多方面,对它们而言还只是刚刚开始”。
何小鹏还以大众为例说:“中国汽车企业有谁在德国卖得好的?德国可是对中国彻底开放的。”在他看来,对于这些国际大型车企来说,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从规模上看,大众上半年能卖441万辆新车,而小鹏上半年交付量19.72万辆,双方规模差距数十倍,这还是挑的造车新势力中的先进分子。至于经营能力等,没有人比何小鹏更明白国际大厂的能力。当年的G9是小鹏危机的导火索之一,而这个导火索,在大众眼里几乎就是透明的,就像何小鹏曾经说的“大众的CEO在拆过G9之后觉得产品非常好,但是在零部件成本方面,这个贵了25%,那个贵了百分之十几”。
而这也让何小鹏和他的小鹏汽车明白,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硬件也不是可有可无。甚至之后上市的小鹏车型,还能谈一谈性价比,不仅是靠高科技来吸引用户。时至今日,小鹏在当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后已经走出了“雷区”,过上了相对较好的日子,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总收入为340.9亿元,同比增长132.5%,利润方面,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为11.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净亏损26.5亿元的数据,明显收窄。
至于销量,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新车交付量同比大涨279.0%至19.7万辆。有趣的是,何小鹏还在访谈中对这一成绩进行了反思,“我们今年(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是200%,那就意味着去年上半年是多差。”
多一些社会的毒打,中国车企会更好吗?
竞争白热化的汽车行业,淘汰赛是中国市场的热门话题。此次访谈中,何小鹏也对淘汰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何小鹏表示:在汽车这个行业里,中国的淘汰赛大概还有5年的时间,最后大概会剩下五家左右中国企业。“我觉得没有人说已经拿到船票了,每一家都没有拿到船票,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换作当年,无论是何小鹏抑或其他几家造车新势力掌门人,类似观点的末尾大概会加上一句“我们力争成为那几家之一”。但如今,经历了社会毒打的它们都变得谦虚了,除了何小鹏,前不久在蔚来全新ES8上市后接受采访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很谦虚。
他承认了,10年的蔚来仍是汽车行业的新兵,仍很稚嫩,并表示,“这还是创业的开始阶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资格去懈怠”,顺带,他还谈道,中国的汽车公司基本上都还是创一代在做,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的等,甚至很多国企的老板都是非常拼的。
与小鹏汽车一般,蔚来也曾遭受社会的毒打,那一篇篇亏损的财报,网络上读秒倒闭的言论,让蔚来和李斌更努力,且不再如当年一般“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虽有,但更现实。诚然,就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中国车企仍然优势巨大。但在社会毒打中不断成长的合资品牌,以及昨天掏出“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连破25项世界纪录”并让雷军直呼“强的变态”的奔驰,也在告诉中国车企,胜利只是一时,竞争才是常态。
“(做企业)就是要本着走稳一点,走扎实一点,多向别人学习优点,多解决自己的缺点,才会更加多项全能”,何小鹏的这句话,很值得中国车企们参考。毕竟,小鹏、零跑等的技术输出、比亚迪等市场地位让中国车企自信,但海外品牌的反攻也应该让中国车企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评论
猜您喜欢

李斌称增程大三排SUV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全新蔚来ES8要抢谁的饭?
2025-08-22

知名超市,半年关了227家店
2025-08-22

东风集团股份“退市让路”,岚图将在港股上市 估值是重要原因?
2025-08-23

长安汽车半年报:扣非净利显著增长 现金流恶化背后的央企责任
2025-08-23

全球第五家千亿独角兽即将诞生 数据公司正变得炙手可热
2025-08-21

2025成都国际车展8月29日启幕:12大展馆、120个品牌参展
2025-08-22

北汽极狐T1预售6.88万起 超大空间超长续航,剑指海豚、星愿
2025-08-23

牛市“消灭”低价股?2元以下仅剩33只,部分个股年内翻番
2025-08-21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