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财经大事

复旦大学教授称:985毕业送外卖也很正常,引发网友热议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本文来源:京文社


“如果985毕业生在送外卖,是教育的失败,还是社会的进步?”

2月,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在接受大象新闻《青听》采访时,就当下就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提出,985毕业生选择送外卖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社会中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高学历人才进入各行各业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

而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 外卖平台硕士及以上学历骑手占比:2.9%(较2019年增长470%)


  • 质疑派的网友们那是痛心疾首,他们觉得这就是典型的 “人才浪费” 。

  • “国家培养一个985要花50万,送外卖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 “咱们的高等教育难道就是为了培养外卖员吗?这些高学历的人应该去搞科研、去做那些更有技术含量、更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呀,送外卖谁不能干呀,干嘛非得让他们去?”

  • 不过,理性派的网友们就显得淡定多了。

  • “月薪3000的编辑和月薪1.5万的骑手,谁更体面?”

“37%的硕博生在竞争6%的研发岗位,不送外卖难道喝西北风?”

2024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那可是突破了 1000 万。

这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了,学历的稀缺性也就慢慢下降了。

以前的时候,考上 985、211 那可是凤毛麟角的事,走到哪儿都被人高看一眼,找工作那也是相对容易些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是高学历,那竞争就变得特别激烈了,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这桥,却越来越窄了。

“僧多粥少” 的局面,就倒逼这些高学历者的竞争不断下沉,以前可能不屑一顾的工作,现在也得考虑考虑了。

这就跟咱们去买东西似的,以前某个东西很稀缺,大家都抢着要,价格也高,可后来生产得多了,满大街都是,那它的价值相对来说就没那么高了呀,找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985 毕业送外卖” 可不是个孤例。

还有,咱们经常能看到 “清北博士竞争中小学教师岗”“985 硕士入职街道办”“文科博士送快递” 这些新闻。

以前大家都觉得博士就应该在大学里搞科研、做学问呀,硕士也得去大企业、大单位上班才对,可现在他们却选择了这些看似和自己学历不太匹配的基层岗位。

这一个个案例,都说明现在的高学历者在就业选择上是越来越多元化了,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那些所谓 “高大上” 的工作了。

所以说“真正的体面,不是学位证书的烫金厚度,而是社会给予每个劳动者的尊严刻度。”

梁永安教授的争议性观点,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当代中国最敏感的社会神经——当教育投资回报率跌破心理防线,当办公室白领与蓝领收入出现倒挂,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深植骨髓的成功标准。

或许数年后回望,这些骑着电瓶车的985毕业生,正在用轮胎的轨迹改写职业文明的密码。

他们的存在,既是对教育异化的反抗,也是对阶层流动的另类探索。就像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们在誊抄经卷时保存了文明火种,今天的外卖箱里,或许正装着重新定义价值的密钥。

当暮色降临时,看着那些穿梭在写字楼间的骑手背影,我们终将明白: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如何安置它的精英,而在于怎样尊重每个为生存奔跑的普通人。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