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称:985毕业送外卖也很正常,引发网友热议
本文来源:京文社
“如果985毕业生在送外卖,是教育的失败,还是社会的进步?”
2月,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在接受大象新闻《青听》采访时,就当下就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提出,985毕业生选择送外卖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社会中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高学历人才进入各行各业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
而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
外卖平台硕士及以上学历骑手占比:2.9%(较2019年增长470%)
质疑派的网友们那是痛心疾首,他们觉得这就是典型的 “人才浪费” 。
“国家培养一个985要花50万,送外卖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咱们的高等教育难道就是为了培养外卖员吗?这些高学历的人应该去搞科研、去做那些更有技术含量、更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呀,送外卖谁不能干呀,干嘛非得让他们去?”
不过,理性派的网友们就显得淡定多了。
“月薪3000的编辑和月薪1.5万的骑手,谁更体面?”
“37%的硕博生在竞争6%的研发岗位,不送外卖难道喝西北风?”
2024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那可是突破了 1000 万。
这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了,学历的稀缺性也就慢慢下降了。
以前的时候,考上 985、211 那可是凤毛麟角的事,走到哪儿都被人高看一眼,找工作那也是相对容易些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是高学历,那竞争就变得特别激烈了,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这桥,却越来越窄了。
“僧多粥少” 的局面,就倒逼这些高学历者的竞争不断下沉,以前可能不屑一顾的工作,现在也得考虑考虑了。
这就跟咱们去买东西似的,以前某个东西很稀缺,大家都抢着要,价格也高,可后来生产得多了,满大街都是,那它的价值相对来说就没那么高了呀,找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985 毕业送外卖” 可不是个孤例。
还有,咱们经常能看到 “清北博士竞争中小学教师岗”“985 硕士入职街道办”“文科博士送快递” 这些新闻。
以前大家都觉得博士就应该在大学里搞科研、做学问呀,硕士也得去大企业、大单位上班才对,可现在他们却选择了这些看似和自己学历不太匹配的基层岗位。
这一个个案例,都说明现在的高学历者在就业选择上是越来越多元化了,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那些所谓 “高大上” 的工作了。
所以说“真正的体面,不是学位证书的烫金厚度,而是社会给予每个劳动者的尊严刻度。”
梁永安教授的争议性观点,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当代中国最敏感的社会神经——当教育投资回报率跌破心理防线,当办公室白领与蓝领收入出现倒挂,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深植骨髓的成功标准。
或许数年后回望,这些骑着电瓶车的985毕业生,正在用轮胎的轨迹改写职业文明的密码。
他们的存在,既是对教育异化的反抗,也是对阶层流动的另类探索。就像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们在誊抄经卷时保存了文明火种,今天的外卖箱里,或许正装着重新定义价值的密钥。
当暮色降临时,看着那些穿梭在写字楼间的骑手背影,我们终将明白: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如何安置它的精英,而在于怎样尊重每个为生存奔跑的普通人。
评论
猜您喜欢

专家建议,按孩子数量给家庭发钱!并减免社保和所得税
2025-05-12

中美联合声明释放积极信号,“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霸凌已经完全失效”
2025-05-13

拜耳稳健开局,确认2025年业绩目标
2025-05-14
直接竞争丰田埃尔法!30.98万起的魏牌全新高山底气何在?
2025-05-13

贾斯汀·比伯被曝破产:欠前经纪人六千多万
2025-05-15

娃哈哈称已终止,与今麦郎代工合作
2025-05-15

中国汽车欧洲突围:2025年4月比亚迪欧洲多国销量超越特斯拉解读
2025-05-14

金价再度跳水!有人贷款80万元买黄金已亏7万元
2025-05-15
联系我们
添加财经导师微信,邀您加入财经讨论群,随时交流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