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
确定

网站 > 汽车科技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 反对的不止中国人,德国大众都不干了

点击进入看点投诉平台,帮你曝光一切问题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听风吟】9月开始,欧盟将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引来轰动,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对于欧盟该项动作,商务部在回应中提到,欧方发起此次反补贴调查仅依据对所谓补贴项目和损害威胁的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不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国内行业协会也发文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不过,对于该项反补贴调查,反对的却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反补贴调查公告之前,德国联邦数字化和交通部部长福尔克·维辛就表态称,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不仅会严重损害德国自身的汽车产业竞争力,还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中国和德国在其他领域的经济合作。



而作为最有可能“被保护”的欧洲汽车制造商,竟然也表达出了反对态度。据德国《斯图加特日报》当地时间10月4日报道,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和保时捷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提到,欧洲政界人士在对中国贸易行为采取行动时要谨慎行事,并提到“公平竞争”四个字,认为保护主义只会导致更多的保护主义出现。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这里创造有竞争力的产业条件,如果我们自己足够强大,就不必害怕欧洲以外的竞争”,奥博穆如是说。


启动反补贴调查 “自己人”都反对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原因是欧盟担心中国车企通过政府大额补贴生产低价电动车,而这些电动车涌入欧盟市场后会威胁到欧洲本土电动车的发展。


10月4日,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据了解,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将首先确定中国的纯电动汽车价值链是否从非法补贴中受益,以及这种补贴是否会对欧盟纯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或威胁造成经济损害。


如果两者都被证明属实,调查将审查这些措施对欧盟电池电动汽车进口商、用户和消费者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欧盟委员会将确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以弥补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是否符合欧盟的利益。



说白了,欧盟担心中国汽车的低成本优势来源于政策补贴。不过,对此各方却有反对观点,欧盟中国商会对该调查表示反对,“中国电动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累积了整体产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端、性价比高、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电动车,受到全球消费者包括欧洲民众的欢迎。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


而奥博穆更是拿比亚迪举了例子,今年春季,在中国市场领先多年的大众汽车,其市场份额被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超越。对此,奥博穆认为,中国车企的强大市场地位是基于其自身实力优势,例如比亚迪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程度很高,其90%的芯片和电池都是由自己生产的。而在被比亚迪超越之后,大众汽车也在调整针对中国市场的目标,希望成为当地市场上最大的国际汽车制造商。


强大的中国汽车 才是启动调查的原因?


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背后,实际上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强大。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214万辆,同比增长76%,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39%。其中新能源汽车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利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8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倍。


与此同时,在此前召开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车企也大出风头,十多家中国企业集体亮相,包括比亚迪、零跑汽车、阿维塔汽车等,尽管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德系本土车企仍然是本届车展的主角,但德国媒体《经济周刊》“慕尼黑车展,已经成为中国车展”的新闻标题却像是在说明,中国车企在此次的慕尼黑车展中非常受关注。



或许是中国电动汽车风头太盛,且近来国内各个车企均有扩大或开辟在欧洲市场布局的想法,才让欧盟有了“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反补贴”调查。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最终也会可能产生一个削弱中国电动汽车“性价比”的结果——为保护欧盟生产商免受更便宜的中国进口电动汽车的影响,欧盟委员会将调查是否征收高于欧盟标准10%税率的惩罚性关税。


不过,对于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行为,其实商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大众汽车都给出一个关键词作为反对的支撑——保护主义。而这种行为的后果或许是比较严重的,正如商务部在对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的回应中提到的: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中方曾明确表示,欧方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贸易”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产业“出口”的方式不仅有“整车出口”,还有技术输出。就像在中国汽车行业过去出现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就像大众、丰田、三菱等对外的技术授权……

所转载稿件如有侵权,请与我方联系删除;邮箱:daogecaijing@126.com

评论

暂无评论
已全部加载
x
保存图片